笔神作文

读《羊脂球》有感

高三 读后感 1386字
2020-03-26 18:58:53

看到“羊脂球”这个标题,不明白其含义,只知道课文《我的叔叔于勒》选自这本书。打开书——原来是人名。当我置身于那个时代,我懂得了这个名字、这个由莫泊桑塑造出的形象的分量。她好似一片黑暗中的一把火炬,照亮人性的光辉;她好似一声惊雷,这是对压抑的社会的怒吼。所以,她的名字才值得刻在书的封面,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块丰碑,直至永恒。

不少人对她的形象都有些许了解,因为她的故事是书中最重要的篇目之一。她只是战争时期和一群贵族、政客乘车逃离普军占领区的一个妓女,在他人需要时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人;面对普鲁士军官的刁难,她为了让大家度过路上的关卡,被迫答应军官让她陪其过夜的无理要求,被车上其他人利用后又被他们嫌弃。

她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,可为什么她值得铭记?因为她在那样一个利益至上的社会中没有被污浊,她不带私心地学会了奉献,尽管以她的身份并没有什么可奉献的。她在那个时代中熠熠生辉——在她与那些贵族、政客形成鲜明对比时,在她的无私使那些“王侯将相”显得无比渺小时。看看书中那个社会的模样吧,它被下层人民唾弃,也把羊脂球衬托得无比伟岸。

她是书中多篇小说里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,其他大部分人都是反面形象。一本《羊脂球》的世界里,我看到了酷爱养狗却又因得知养狗须纳税后抛弃狗,想救出狗却又因这又需要钱而放弃的勒菲弗尔,在金钱与生灵间艰难选择;我看到贫穷却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向朋友借钻石项链,弄丢后劳苦十年买新项链赔给朋友,却得知弄丢的是假项链;还有菲利普、希科……这其中太多关于金钱与利益的思考。

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怎样处理?中国的先哲在几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。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”的确,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,善良与仁爱永远是人心所向。书中的角色也并不是毫无人情味的:玛蒂尔德虽然虚荣,却在丢项链后下决心担责任、还款;勒菲弗尔将狗抛入洞中后,又于心不忍往洞中丢入面包。他们并不完全自私,都是一个个矛盾的个体。

可为什么在利益与善良间他们要选择前者?在那个荒乱、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,谁都想让自己有更好一点的生活,可上流社会的剥削,使人们对利益变得越发向往,在这种利益至上的氛围中,金钱、地位成为衡量人价值的唯一标准。包括贵族在内的人们不去看自己拥有了多少,而是想还要得到什么。于是,哪怕是一点点利益都会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羊脂球的光辉形象便显得格外难得、弥足珍贵。在普法战争的紧张时期,她不顾自己的危险对普鲁士军官大骂;在一个充斥私心的气氛中,她却无私地将自己的食物分享出去,含冤答应军官的要求。人是时代、社会的产物,可她的一些精神远远超出了当时大部分人的认知。书里这样的例子还有杀死侵略者的米隆老爹、西蒙的爸爸……在一片苍茫中,他们的所为让人吃下定心丸:善良总会战胜邪恶。我相信,任何一个向往正义的人都会支持羊脂球。羊脂球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在追求人的形象。

为什么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羊脂球?她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,她真实、却值得学习。莫泊桑塑造形象时,不制造离奇情节,他选取有复杂个性、却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窥视大千世界,让每个人都显得真实、不脱离现实。结尾处,羊脂球的呜咽“飘荡在凄冷的夜空”,更令人引起心灵的共鸣。每个人都有仁心,也会有私欲,可我们应当去主动追求善良的东西。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,主动请缨的医生和志愿者,他们也有家人和孩子,自己的生命也无比珍贵,可他们不就是在用无疆大爱来守护大家吗?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才是颇为充实的一生。

羊脂球是一种精神,她在书中存在,现实中也存在;她在过去存在,将来也会存在。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学会善良,这将是我们心灵中一片净土,永远宁静,永远温暖。